top of page

免費教孩子寫程式!美國公益組織 Code.org 線上計算機科學課程 推動兒童平等受教無國界

作家相片: Cindy WuCindy Wu

Code.org 是一個非營利的組織,提供孩子完整、免費的「計算機科學課程」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。其願景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計算機科學,就像數學、英文、生物、物理和化學一樣。最棒的是,網站有支援中文,許多教學影片也可選擇中文字幕。

影片: 大多數學校不會教的事!What Most Schools Don't Teach!


Code.org 課程網頁中,可見特別為了不同年齡層而設計的課程,家長或老師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4歲到18歲,選擇適合的課程。本文優先介紹計算機科學​課程1的內容: 適合學齡前的幼童(4歲到6歲),包含不插電(unplugged)和插電的課程。對3C產品有疑慮的家長們,若擔心孩子太早接觸螢幕而影響視力,可使用不插電學習法,或是利用插電課程的階段式學習法: 每五個關卡或每二十分鐘就休息。美國兒科學會建議:2歲到5歲的孩童,每天的螢幕時間總量應控制在六十分鐘以內。正確地認識科技產品優缺點,培養良好使用紀律,利用科技來輔助學習,必可獲得不錯的成效

要學習插電的課程,需要電腦搭配滑鼠、觸控筆和平板觸控等裝置,根據畫面提示來操作。《計算機科學​課程1》課綱展開後,有18個階段,主題多元,介紹指令、序列、除錯、迴圈、演算法等,皆使用可愛人物、圖片和角色,吸引目光,讓孩子從玩遊戲中學習,課程有趣、破關開心,免除失敗恐懼,錯了可以重新再來一次,提升自信心。


值得提醒家長的是,每個孩子的理解、程度不一,可根據自身狀況,調整學習速度,只要保持著耐心、願意多嘗試,順利過關只是時間上的問題。自我突破之後得到的成就感,就是成長重要的養分



接著來舉例說明: 在《階段 3 拼圖 - 學會拖曳與放置(drag and drop)》,點選第一關,會跳出一個介紹影片(可選中文字幕),說明如何進行活動:憤怒鳥會根據你所排列的程式積木移動位置,當憤怒鳥抓到搗蛋豬,就算達成目標越後面的關卡,越要仔細觀察,是否有其他的通關限制呢?(例:需要用最少的積木)


利用平板、觸控操作,要達成拖曳積木並放到目標位置很簡單。但若使用滑鼠,對小朋友來說難度較高,則需要讓游標在積木上,再按下左鍵,持續不放開,移動滑鼠到指定位置後,放開左鍵即可。

想想看: 一次只能移動一塊積木嗎? 當游標指向數字1的積木,按下左鍵不放,可一次拖曳兩個積木(數字1和數字2)。如果一開始是指向數字2,按下左鍵不放,只能單獨地拖曳有數字2的積木。

在《階段 4 : 迷宮 - 序列(Sequence)》,觀察圖片中的迷宮,利用不同方向的箭頭,做程式積木的排列組合,想辦法讓憤怒鳥可以移動位置,順利抓到搗蛋豬。當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,也許會排一個箭頭積木,就要按一次運行鍵,實際看憤怒鳥怎麼移動,再決定下一個動作。家長們別心急著想告訴他怎麼做比較好?! 耐心地等待孩子嘗試且完成後,再用疑問句引導孩子思考,有沒有更好、更快的方式可以完成呢?

在往下個階段邁進時,也許會出現測驗關卡來考考小朋友是否理解?失敗也沒關係,找出原因,再試一次!下圖就是要完成階段4,進而挑戰階段5,必需通過的配對大考驗唷!

除了吸睛、可愛的憤怒鳥、搗蛋豬之外,還可以和小蜜蜂一起嗡嗡嗡,學拼英文單字和序列。小蜜蜂往右移動兩格,可以蒐集到英文字母的D、E,往下移動兩格,可以蒐集到英文字母的B、U,最後再往右移動,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英文單字『DEBUG』 (除錯)

孩子是否曾在紙上畫出自己想像的故事呢?如果不小心用彩色筆或蠟筆畫錯了,是否會大哭著要求再拿一張空白的圖畫紙,重新畫過呢?現在我們將練習藉由程式積木,來創作一個簡單的小故事,鼓勵孩子多嘗試,不如預想就改用別的程式積木試試看,重新來過也不會浪費紙張,可盡情發揮創意。

在這個階段:Play Lab,程式積木的功能有多種:角色、說話、移動方向和速度、背景、情緒、音效等,任君挑選。

故事中的主角和配角都是重要的靈魂人物,透過點選倒三角形,可以展開,不論是科幻、英雄救美、可愛動物等主題都能呈現。

要創造一個故事需要階段性完成一些步驟。家長可問問小朋友,要如何完成這個目標呢? 是否可以先拆解、規劃小的目標? 然後按照順序地完成。

《範例參考》

小紅怪在外太空散步,正巧遇到小綠怪,小紅怪有禮貌地說:「小怪物,你好」。

《步驟說明》

1) 有兩個主角,分別是小紅怪和小綠怪

2) 故事的背景是外太空

3) 兩隻小怪物都在散步(兩個小怪物的速度一樣嗎?)

4) 當兩個小怪物相遇的時候,小紅怪會說話。(兩個小怪物的心情如何?)

這些課程內容實在太有趣了,還有許多好玩的關卡,等著我們實際去探索。期勉每個玩中學的孩子和家長們都能懷抱熱情,勇敢迎向快速變遷的未來!

對學習計算機科學課程有興趣者,請參考以下連結:

推薦閱讀:

資料和圖片來源:Code.org

文章編輯:工程師媽媽Cindy

核稿編輯:NC

本文採取「台灣創用CC計畫」中的​「BY-NC-SA 姓名標示─​非商業性─相同方式分享」授權方式,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以及修改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。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,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。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

​您可能也會喜歡: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