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工程類】從跨域實作中給孩子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 - 美國Learning Resources教學資源 Engineering&Design 建築師系列

作家相片: NCNC







對我來說,在教育方面想讓小孩琢磨的重點之一,不是科學、不是科技、不是工程、也不是數學,而是能夠觀察未來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問題,懂得將知識所學跨域整合,運用快速邏輯推演與歸納分析,創造出一個理想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。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,平常喜歡自己教小朋友的我,對美國Learning Resources教學資源 Engineering&Design 建築師系列非常感興趣,因為這款教具的設計目標,就是培養孩子『跨域整合的問題解決能力』


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適合5歲以上,分別有四種款式: 【樹屋建築師】、【滑板公園建築師】、【遊樂場建築師】、以及【城市建築師】。相較於堆疊式的磚塊積木,建築師系列的零件很多元,每種特性均不相同。不但可以增加孩子手部靈活度、強化空間認知力,當小朋友面臨複雜的組裝結構時,能夠進一步刺激大腦對困難問題的思考能力與解決能力


建築師系列最有特色的部分,就是設計出『1.問題Ask → 2.發想Image → 3.計畫Plan → 4.實作Create → 5.改善Improve』五大工程規劃步驟,讓小朋友從實戰經驗中,獲得更多自主思考、舉一反三的機會。除此之外,每款均提供5至10張不同題目的任務卡,不斷地透過各種問題,希望孩子能夠樂於、善於、勇於、敢於創作,擁有批判性思考與冒險開拓的精神


以下就針對我手上這四款建築師系列做開箱介紹,心得還真不少,希望朋友們有耐心看完囉!:-)


1. 樹屋建築師 Tree House Engineering & Design Building Set(內容物52件)


樹屋 (Tree House) 歷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時期,賦予人類祖先遮風避雨、躲避野獸的實務需求;到了中世紀時期,樹屋變成一種標榜個人獨特的居住風格;直到近代,隨著科技發展與住宅型態轉變,樹屋已成為現代人親近大自然、放鬆身心、享受健康生活的珍貴體驗!我覺得樹屋是建築工程師系列裡最適合新手入門的!因為零件數量不多,能夠鍛鍊小小朋友的專注力!


這款共有五張任務卡,分別是:(1) 吊高器 (Let's build a bucket lift);(2) 安全護欄 (Let's build a railing);(3) 樹屋部落 (Design a Tree Village);(4) 摩天樹屋 (Design a Sky-High Tree House);(5) 秘密基地 (Design a Tree Clubhouse)!

樹屋建築看似簡單,經過研究之後,發現學問超多!!建議家長帶小朋友遊戲之前,不妨初步參考一下《wikiHow樹屋相關資訊》,才知道準備功夫非常詳盡周嚴!!比如說:預期搭建的樹木是否健康?營造工程是否符合地方法規?選擇哪種樹屋支撐方法?決定進入樹屋的方式為何?除此之外,根據美國樹屋指南 (The Treehouse Guide) 資料顯示,『堅固性』(strong) 與『安全性』(safe) 是建造樹屋最重要的兩個考量!(註1) 所以,遊戲時也請小朋友把握這兩個原則,來設計自己專屬的樹屋唷!:-)


現在,我們從第一關開始囉!目標是蓋一個可以取水的吊高器! :-)首先,我請CC先模擬挑戰卡的圖案,建造一個雙層樹屋。在CC遊戲過程中,我發現到5歲的她,已經能夠很直接地判斷圖卡樹屋所需要的零件數量、長度、形狀、大小等差異,所以組裝動作頗快,這應該也是因為長期帶小朋友接觸各式各樣的積木,所培養出的數感直覺吧!:-)


雙層樹屋打造好囉!:-) CC好開心唷!但問題隨之而來 (步驟1. 提問 Ask) :怎麼辦!水桶好遠拿不到!小朋友能設計一個工具將水桶吊上樹屋嗎? 這時候CC看著圖卡開始思考 (步驟2. 發想 Image):也許能用紫色竿子勾上來?也能用藍色繩索吊上來?於是媽媽就拿出早就影印好的計畫書 (步驟3. 計畫 Plan) ,請CC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法!


有看到CC開始在計畫書上寫字了嗎?!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的年齡層判定相當準確,5歲正是許多小孩子開始學習握筆寫字的啟蒙年紀!搭配計劃書的設計剛剛好!!這邊我想要建議家長,不妨將隨盒附的計畫書用影印機多印幾張出來,這樣小朋友就有無限的計劃書可以練習研擬囉!


『實作』(步驟4. 實作 Create) 是培養孩子跨域學習能力的重要技巧,也是打造哈佛商學院教授Dorothy Barton所提出『T型人才』的關鍵元素之一(意指培養單一領域專才的深度與廣度,未來人需具備第2、第3專長)。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,能讓孩子懂得運用不同的零件,建構具有邏輯性的作品,進而測試這些作品是否符合生活的實際需求!舉例來說,像樹屋第一關的吊高器取水遊戲,其實是世界農業灌溉設備的縮影!運用藍色繩索、竿子、支架,讓小朋友透過『槓桿原理』 (Principle of leverage),藉由槓桿末端往下壓的力量,輕鬆將水桶拉提至所需處,形成一個小規模灌溉的取水工具!

光是農業灌溉機械能跟孩子討論的話題就好多好多!!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逛逛《聯合國食物暨農業組織》的網頁,就知道原來汲水工具歷史悠久、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學知識!最後,問問小朋友:請問有哪些方法能更簡單地把水桶吊上樹屋呢?有沒有其他節省人力的辦法?如果今天要蓋2座以上的樹屋,水桶有辦法互相傳送嗎?(步驟5. 改善 Improve) 激發孩子學習古代發明家源源不絕的造物靈感! :-)



有了第一關的經驗之後,小朋友對工程設計的思路就逐漸熟悉囉!第二關是目標是建造一個安全護欄!這個題目還蠻考驗孩子的直觀能力,CC二話不說就覺得,一定要用繩子將樹屋圍起來最安全!XDDD 建議遊戲時爸媽也可以查找一下《欄杆railing相關知識》,原來欄杆的設置有四大好處:1.提供安全防護;2.比圍牆更節省成本;3.增加居住者可視範圍;4.賦予建築物美觀功能!有沒有發現,光是這一款樹屋建築師,能跟孩子溝通的知識就好豐富呢!落實邊玩邊學的真諦啊!:-)


任務卡3、4、5則分別提供了不同樹屋造型,讓小朋友盡情創造自己的秘密基地!順道一提,我想分享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的另一大優勢,就是鼓勵小朋友互相討論、訓練團隊合作的創業精神!需不需要裝攀岩器材?室內太熱要不要裝電風扇?在加一個方向盤變成行動樹屋?還是多設置一點遮陽工具?看著CC跟小H彼此交流心得,一起構想樹屋需要加強哪些地方,媽媽真的好欣慰呢!:-)



如果還考量地形限制,樹屋就更好玩了!講求與自然共生的樹屋建築,配合地形的高地起伏、樹木的生長速度、周遭的自然景觀,每一棟樹屋建築都是獨一無二,因為不可能有完全長一樣的樹唷!如果對樹屋設計有興趣的話,建議帶小朋友遊戲時,可以看看『樹屋指南』(Treehouse Guide) 的建案作品,讓孩子認識有機式建築的實踐,學習人類生活與自然生態平衡協調的各種可能!


2. 滑板公園建築師 Skate Park Engineering & Design Building Set(內容物43件)


被稱作世界上最酷的極速運動『滑板』(Skateboard),其實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物理學知識唷!職業選手必須非常熟練滑板結構與運動軌跡變化,才有可能完成許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花式動作!富含超高技巧困難度的『滑板』,因此也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呢!


這款共有五張任務卡,分別是:(1) 滑板滑道 (Let's build a skate-way);(2) 滑板跳台 (Let's build a big jump);(3) 滑板公園 (Design a Skate Park);(4) 滑板高台 (Design a Skate Tower);(5) 障礙賽道 (Design an Obstacle Course)!

如果家長平常對滑板運動並不熟悉,建議帶小朋友玩之前,可以參考一下臺灣教育部的這份《滑板場地》相關資訊,馬上就能理解滑板公園建築師的設計精神!原來極限運動的場地充滿變化性,必須仔細針對每一個器材的高度、弧度、寬度、耐磨度、耐候度進行結構分析,才能確保選手行動的安全性與穩定性!舉例而言,光是滑板比賽用的U池 (Half Pipe),就規定垂直高度至少要有3.5公尺,才能讓選手安全地做出翻轉的動作!(註2)

3歲小H迫不及待看到新玩具就想開箱囉!XDDD 我們就從第一關開始吧!第一關目標是蓋一個滑板滑道!:-) 首先,請小朋友蓋兩個高台,組裝過程對3歲兒來說挺容易的,可以培養他們空間建構的概念,增進這個年紀的手眼協調!


在蓋高台的過程中,我發現小H有特別觀察柱子左右兩端的不同,知道有凸點的那端要放在下方、沒有凸點的那端要放在上方。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的每種積木零件特性不同,這對這對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訓練,可以增進她們的觀察力與方向感

現在,兩個高台做好囉!但問題 (步驟1. 提問 Ask) 來囉:小朋友你被困住了!要如何設計一個滑道,讓你可以滑到對面去呢?這時候媽媽請小H想想 (步驟2. 發想 Imagine),有哪些東西可以連結兩個高台呢?可愛的小H說 (步驟3. 計畫 Plan),可能可以用欄杆 (滑板術語Straight Rail,又稱直桿)、板子(滑板術語Manual Pad,又稱平台)、或是溜滑梯(滑板術語Half Pipe,又稱U池)連起來!既然計畫已經擬定,我們不妨一起來試試看吧!:-)

『實作』(步驟4. 實作 Create) 是將『學習』跟『現實』連結在一起的重要能力,也是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的培養重點之一。小朋友利用不同的零組件、動手打造不同模型,進而測試現實滑板運動中的運作方式!最後,我問小H,妳覺得哪一種欄杆 (直桿)、板子 (平台)、溜滑梯 (U池) 這三樣組件 (建議使用生活化詞彙跟小小孩溝通,不要直接用滑板術語,這樣孩子思考比較能夠跟實際經驗連結唷!),哪一種能讓滑板選手最快溜到對面呢?有沒有其他方法能讓選手溜得更快? (步驟5. 改善 Improve) 請小朋友思考作品尚待加強的地方、進而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

邊玩邊查維基百科Wikipedia,發現關於U池結構的知識很多!除了大小差異之外,還有結構上的不同!大U池有vert垂直的部分,選手能夠更輕鬆地騰空躍起;而小U池沒有vert垂直部分,賽道直接向前延伸,選手想要騰空非常不容易呢!

有了第一關的經驗之後,小H就大概知道這款教具要怎麼玩囉!翻開指令卡,第二關問題是坡道的底部太低、選手滑下去會撞三角柱,因此我們目標是要設計一個拋台飛越障礙物

在滑板世界裡,『拋台』(Quarter Pipe,又稱四分之一管) 和『斜台』(Ramp)是兩種常見道具,彼此高度、斜度、弧度等基本參數不同,增加了選手滑行的速度、困難度、危險度!請小朋友同樣依循著『問題→發想→ 計畫→實作→改善』五大工程規劃步驟,試試看拋台跟斜台哪一個能讓選手飛越障礙物呢?有其他方法能讓選手飛得更高嗎?


任務卡3、4、5則分別提供了不同的滑板公園造型,讓小朋友盡情創造屬於自己的滑板公園!將平台、柱子、滑道、桿子、障礙物等基本元素進行不同排列組合,加以變化同時又合理分配這些組件之間的距離,並考量到選手的使用安全性與穩定性,設計各種豐富多樣的極限運動設施!


如何讓選手滑更快?如何讓選手飛更高?如何打造一個超多障礙的無敵競技賽道?如果家長有興趣的話,建議可以帶小朋友遊戲時邊看看『加州滑板公園』 (California Skateparks) 的建案作品,讓他們的視野更寬廣、更了解建築設計的無限可能!:)


3. 遊樂場建築師STEM Engineering & Design Building Set Playground(內容物104件)


結合刺激與夢幻、小朋友最喜歡的遊樂場,其實是一個蘊含各種科學原理的戶外實驗室!無論是體驗『重力加速度』的溜滑梯、『共振現象』隱藏其中的盪鞦韆、還是運用『槓桿原理』高低起伏的蹺蹺板,Learning Resources遊樂場建築師系列,讓孩子開心玩樂時又能賦予重要的教育意義!


這款共有十張任務卡,分別是:(1) 遊樂場 (Clubhouse);(2) 大橋 (Bridge);(3) 旋轉木馬 (Merry-Go-Round);(4) 盪鞦韆 (Swing Set);(5) 蹺蹺板 (Seesaw);(6) 設計專屬於你的旋轉木馬 (Design Your Own Swing Set);(7) 設計專屬於你的蹺蹺板 (Design Your Own Slide);(8) 設計專屬於你的遊樂設施-模型1 (Design a Playground Station);(9) 設計專屬於你的遊樂設施-模型2 (Design a Playground Station);(10) 設計專屬於你的遊樂設施-模型3 (Design a Playground Station)!



現在來開箱!這一款完全燃燒出小朋友天生的玩心啊!!XDDD CC跟小H兩個人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,第一個就鎖定溜滑梯!!Learning Resources真的太了解小孩的心情啦,第一關挑戰卡也是溜滑梯的遊戲耶!:-)


這兩個小朋友,目前去過的溜滑梯公園大概超過30多個吧!打造溜滑梯對她們來說輕而易舉呢!但,故事沒有這麼簡單!現在問題來了:哎呀!太陽曬的溜滑梯好燙啊!你可以蓋個屋頂遮住溜滑梯嗎?


因為之前CC玩樹屋時已經有寫計畫書的經驗了,所以她二話不說,就知道自己要依循著『問題→發想→ 計畫→實作→改善』五大工程步驟來規劃!究竟是哪一種屋頂,才能提供最多的遮陽呢?是大面水平屋頂?還是小面立體屋頂呢?


『屋頂』(Roof) 是建築物中吸收最多太陽熱能的部位,設計師可透過建築外殼,來調節室內溫度與空調能耗。雖然CC很直覺地認為大面水平屋頂的遮陽效果較好,但我還是決定讓她親自測試看看,於是手電筒就出場囉!XDDDD

把手電筒當作日光,請小朋友用手緩慢地往溜滑梯的後方、前方、上方照射,就像在『模擬太陽東升西落』一樣!我發現這個活動可以順便帶孩子認識一個自然現象:陽光仰角高,物體影子短,陽光仰角低,物體影子長!更有趣的是,古代人所發明的『日晷』(請參見下圖),就是利用光影特性來計算一日的時間!


除了自然現象之外,屋頂還可以延伸出許多討論:例如臺灣夏季酷熱,屋頂在烈日全天照射下所蓄積的熱能,逐漸往下方室內傳遞,會引起室內使用者的身體不適感!因此,屋頂的『隔熱技術』很重要,也與新興的綠色新能源領域息息相關!有興趣的爸媽,可以參考這份經濟部能源局所指導的《建築節能應用技術手冊》,會出現許多跟孩子討論的話題喔!:-)


既然有了溜滑梯,遊樂場怎能少了盪鞦韆呢!接下來CC說她想直接跳到第四關,目標是打造一個穩固的鞦韆!這一題主要是讓小朋友在動手操作中,理解到『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』!在日常生活中,凡舉埃及金字塔、巴黎鐵塔、吊臂、屋頂、大橋、起重機等,處處可見到三角形的應用!因為它在力學上是最穩定的!




姐姐玩完之後,現在換小H上場囉!這個年紀最適合的就是旋轉木馬啦!問題來囉:旋轉木馬轉得好快啊!你能設計一個工具讓自己能從安全的距離轉動旋轉木馬嗎?



這項挑戰的主要目的,是讓孩子知道:原來利用『齒輪』的帶動,就能改變旋轉的速度!也就是利用齒輪相互轉換原理,製造所謂的『齒輪減速器』(Gear Reducer)!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份《齒輪技術入門篇》!除此之外,旋轉木馬也很適合一起討論『離心力』(Centrifugal force) 的科學原理喔!:-)


第五關的蹺蹺板,更是遊樂場中的經典科學應用之展現!結合動力、動力臂、阻力、阻力臂、支點等物理條件的蹺蹺板,富含著『槓桿平衡』的重要概念!如何設計一個會動的蹺蹺板?如何讓蹺蹺板有更大的擺動?如何能讓蹺蹺板乘載更多人?不斷地考驗著小朋友創意幻想與現實科學的融合運用能力!




無論是溜滑梯、盪鞦韆、蹺蹺板、還是旋轉木馬,遊樂場的科學原理無所不在!除了安全性、挑戰性、運動性之外,兒童遊樂場的設計還須因應多變複雜的自然地形與周遭環境,讓小朋友同時兼顧玩沙、玩水,強化感覺統合,有助於他們生理、心理、社會能力的發展!有興趣的爸媽,不妨參考一下台北教育大學聯合教育部所發行的《如何規劃幼兒園之教保環境 (三) 戶外遊戲環境的安全規劃》,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唷!:-)


4. 城市建築師City Engineering & Design Building Set (內容物100件)


燈~燈~燈~壓軸來囉!:-) 跨越都市計畫、道路工程、港灣工程、水利工程、防災工程等領域的城市建築師,可說是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的集大成!!相較於樹屋、滑板、遊樂場,城市建築師直接以日常居住環境為核心,建立孩子公共建設工程方面的概念,進而培養跨域整合的知識應用、以及最重要的問題解決與分析能力


令人驚豔的是,相較於樹屋、滑板、遊樂場,城市建築師這款所附的十張任務卡,每一張所呈現的作品均不相同!變化度超級高!分別是:(1) 橋 (Let's build a brige);(2) 滑索 (Let's build a zip line);(3) 高速公路 (Let's build a Superhighway);(4) 護欄 (Let's build a guardrail);(5) 起重機 (Let's build a crane);(6) 拉吊橋 (Design a Drawbridge);(7) 停車塔 (Design a Parking Garage) ;(8) 大樓 (Design a Skyscraper);(9) 升降梯 (Design an Elevator);(10) 大橋 (Design a Deluxe Bridge)!



『跨域整合能力』(interdisciplinary) 無疑是城市建築師的學習核心!我們就從第一關開始說起吧!問題來囉 (步驟1. 提問 Ask):唉呀!有艘大船要靠近了耶!小朋友能重新設計這座橋,讓大船能順利通過嗎?

製作橋梁看似單純,背後卻有結構性與實用性的複雜考量。對沒有正式接觸簡單機械原理的孩子來說,一開始會很直覺地認為 (步驟2. 發想 Image & 步驟3. 計畫 Plan):只要把橋做高一點,就能讓船輕鬆渡過了!但,事情有這麼簡單嗎?需不需要更堅固的建材?工程時間會不會更久?有沒有其他風險之可能呢?


『實作』(步驟4. 實作 Create) 是讓孩子嘗試運用不同的解決方案,重複地驗證自己的想法,最終尋求問題可能的最佳答案。帶著CC跟小h操作過程中,我們一起發現到,若把橋樑往上架高,會出現幾個問題:1. 為求橋樑下方與地面接點的穩定性,必須耗費更多的時間建構;2. 過高的橋樑,視覺上容易與周遭環境不協調,可能影響都市美觀;3. 橋樑具備高度限制,高大船隻無法航行,降低水道使用率,增加水上運輸的風險


由於第一種方案並不理想,於是我們決定試著換做『上開橋』(Bascule Bridge) (步驟5. 改善 Improve)!這是屬於活動橋的一種,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維基百科《活動橋》深入了解。上開橋於1850年開始在歐美大量出現,著名建案有:英國倫敦塔橋 (Tower bridge)、芝加哥麥迪遜街橋 (Madison Street Bridge)、法國飛馬橋 (Pegasus Bridge) 等。優點在於,不但能夠提供大型或高桅桿船通行,還可以減少兩岸引橋和路堤的工程量!:-)



除了橋之外,問問家裡小孩,你知道其實古代人最早是用『滑索』(zip line) 來做為渡河工具嗎?嘿嘿~想要實際測試看看的話,第二關剛好幫助孩子解答這個疑惑!問題來囉:小朋友,你現在要趕快過去另一棟建築物!你能設計一個滑索帶你過去嗎?


按照兩端固定的高低差,滑索可分為『平溜』和『陡溜』兩種:平溜只有一條滑索,來回兩端一樣高,沒有斜度,使用者吃力、速度慢;陡溜則有兩條或多條滑索,利用兩岸的高低差,由高處往低處滑動,使用者省力、速度快。對小小孩來說,不必刻意教原理,只要來一場滑索速度比賽,就會覺得工程科學的好好玩!值得一提的是,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(West Virginia University) 還特別針對《滑索運動背後的科學原理》,開闢了一個專區提供大眾學習唷!:-)

即使是3歲的小孩子,也能從Learning Resources城市建築師,獲得該階段年齡所需要的技能。看看小H認真穿線的模樣,手眼協調、空間認知、五感刺激、精細動作發展等,通通都兼顧到了!面對再困難的工程知識,Learning Resources都有辦法將理論簡單化、視覺化、實務化,讓學齡前小朋友,自然而然地習慣觀察日常生活的細節,進而去發想、動手、創造出更符合人類需求的產品設計!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很愛這個品牌的原因!


『都市大型機具』所運用的『簡單機械原理』,也是城市建築師的學習重點之一!第五關的『起重機』以及第九關的『升降梯』,都是運用『定滑輪』特性,當手將繩子往下拉時,另一端掛重物的繩子會往上升,施力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相反。由於定滑輪施力即等於物體之重量,所以是不能省力的,僅能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。


城市怎能少了『高速公路』?請小朋友設計一條道路,讓上下交流道的車流更順暢!城市怎能少了『停車塔

』?請小朋友加蓋更多樓層,讓停車塔能容納更多的汽車!Learning Resources城市建築師,不斷地考驗著孩子的空間能力、規劃能力、想像能力;最重要的是:這些闖關遊戲對孩子來說都非常好玩!!:-)



開箱介紹終於進入尾聲了。從上述的遊戲過程會發現,『自主思考』 & 『自主學習』是我們在Learning Resources建築師系列所獲得的最大收穫。一方面,孩子透過計劃書中所引導的『1.問題Ask → 2.發想Image → 3.計畫Plan → 4.實作Create → 5.改善Improve』五大工程規劃步驟,訓練出具有邏輯合理的思維架構;另一方面,面對挑戰卡裡面的不同問題與使用者需求時,孩子也能跟著家長建立『主動找資料求解答』的重要學習態度,這樣『自主學習』的習慣,將會是下一代面對迅速變化資訊時代,任何人也帶不走的強大競爭力!










圖片來源:

1. 《第三十一節 滑板場地(Skatingboard)》,2018年4月17日,教育部體育署。

2. "Half-Pipe Vert Ramp nomenclature", Dennis Dowling, 2007/03/01, CC Licensed.

3. Screenshot from California Skateparks Official Website

4. 《如何搭建一個樹屋》,wikiHow,free-to-share。

5. Screenshot from Treehouse Guide

6. Pixabay, Pxhere, 123RF

7. "Lever", Pearson Scott Foresman, Wikipedia

8. 《四、曆法篇》,中央氣象局

9. 《齒輪技術入門》,頁7,小原歯車工業 株式会社 - KHK。

10. 《如何規劃幼兒園之教保環境(三)戶外遊戲環境的安全規劃》,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劉玉燕講師,教育部,頁19。

11. "Science behind Zip Lining",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

12. "Fixed pulley", César Rincón, 7 August 2004, CC BY-SA 3.0, Wikipedia


參考資料:

1. "Build you own treehouse", The Treehouse Guide.

2. 《有關運動器材之安全、品質標示與規範之研究 - 以游泳池、健身房、極限運動與自行車道為例》,研究機構:中國文化大學、研究主持人:劉宇、共同主持人:相子元、蔚順華、研究員:李宜芳;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印,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。

3. 《如何規劃幼兒園之教保環境(三)戶外遊戲環境的安全規劃》,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劉玉燕講師,教育部,頁3。


​您可能也會喜歡:
bottom of page